桥架折弯工艺
作者:创始人 发布时间:2025-09-17 15:15:46 浏览次数:1
桥架折弯工艺是桥架制造的核心工序之一,通过对金属板材(或玻璃钢等复合材料)进行塑性变形加工,将平板料弯折成槽体、盖板、侧板、横档等特定结构形态(如 U 型、L 型、直角型),直接决定桥架的结构精度、组装密封性和承载稳定性。不同材质(钢、铝合金、玻璃钢)的折弯特性差异较大,工艺需针对性调整,核心目标是保证折弯角度精准、无开裂 / 变形、表面完好。
桥架折弯需遵循 “预处理→下料→定位→折弯→校正→检验” 的标准化流程,各环节环环相扣,缺一不可:
- 材料选型与预处理:
- 根据桥架材质(Q235 钢、6061 铝合金、玻璃钢)确定折弯参数:钢材需确认屈服强度(避免折弯开裂),铝材需考虑塑性(易回弹),玻璃钢需控制脆性(避免断裂)。
- 表面预处理:若为热镀锌钢板,需先完成镀锌(折弯后镀锌层易破损,需后续补涂);若为冷轧钢板,折弯前需去除表面油污、锈迹(避免压伤表面)。
- 工艺参数计算:
- 关键参数:折弯半径(R)、展开尺寸、回弹补偿值。
- 展开尺寸 = 折弯后外形尺寸 - 2× 板厚 ×(折弯系数),例如:折一个 90° 的 U 型槽(槽宽 100mm,板厚 1.5mm),展开尺寸 = 100+100 + 底板宽度 - 2×1.5×0.4(钢的折弯系数约 0.3-0.5)。
- 折弯半径:钢材最小折弯半径≥1.5 倍板厚(如 1.5mm 钢板,R≥2.25mm),铝材≥1 倍板厚,玻璃钢≥3 倍板厚(防止脆裂)。
- 设备:数控剪板机、激光切割机(高精度需求)、等离子切割机(厚板)。
- 要求:裁切尺寸误差≤±0.5mm,切口平整无毛刺(毛刺会导致折弯时应力集中,引发开裂),对角线偏差≤1mm(保证后续折弯对称)。
- 示例:制作 100×50mm 的槽式桥架,需将 2000mm 长的 1.2mm 钢板,裁切成 “底板 + 两侧板” 的展开尺寸(约 100+50+50=200mm 宽,2000mm 长)。
- 步骤 1:定位与夹紧
- 将裁切好的平板料放在数控折弯机的工作台上,通过定位销、挡块固定位置(确保每次折弯的基准一致),再用液压夹具夹紧板材(夹紧力适中,过大会压伤表面,过小会导致板材滑动)。
- 步骤 2:分步折弯(按顺序执行)
- 折弯顺序原则:先内后外、先小后大、先窄后宽,避免后序折弯干涉前序结构。
- 示例:槽式桥架折弯(U 型):先折两侧板的 90° 直角(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步折弯,每次折弯角度≤90°,避免一次性折死导致变形),再微调角度确保侧板与底板垂直。
- 梯式桥架横档折弯:将平板料折成 “Ω” 型(先折两侧小边,再折中间圆弧,圆弧半径需与梯架侧板孔径匹配)。
- 步骤 3:回弹补偿
- 金属板材折弯后会因弹性恢复产生 “回弹”(钢材回弹角 1-3°,铝材 2-5°),需通过工艺补偿:
- 模具补偿:将折弯模具角度设计为 “目标角度 - 回弹角”(如要折 90°,模具角度设为 87°)。
- 压力补偿:增加折弯压力(适度超压),或采用 “预压 - 保压” 模式(先预折 85°,保压 2 秒,再折至 90°),减少回弹。
- 去毛刺与修边:用砂轮、锉刀或去毛刺机去除折弯处的锐边、毛刺(防止安装时划伤电缆绝缘层,或操作人员受伤)。
- 校正:对轻微变形(如侧板倾斜、角度偏差),用专用夹具或压力机校正(如将倾斜的侧板顶压至与底板垂直,误差≤0.5°)。
- 表面补涂:若折弯破坏了表面涂层(如镀锌层剥落、喷涂层开裂),需补涂锌粉漆或同色涂料(保证防腐性能,符合 GB/T 13912 镀锌标准)。
- 检测项目:
- 尺寸精度:折弯角度误差≤±1°,槽宽 / 槽高误差≤±0.8mm,对角线偏差≤1.5mm(参考 JB/T 10216-2013)。
- 外观质量:无裂纹、褶皱、压痕,表面涂层无大面积破损。
- 承载测试:抽样进行静载试验(如 1.5mm 厚钢制桥架,静载 300kg/m 时,折弯处无明显变形)。
- 槽式桥架:重点保证 “槽体密封性”,折弯时需确保侧板与底板的直角精度(90°±0.5°),避免组装后出现缝隙(防止灰尘、水汽进入)。
- 梯式桥架:重点控制 “横档折弯精度”,横档两端的折弯角度需与侧板孔径匹配(通常为 45° 或 90°),确保安装后横档水平无倾斜。
- 托盘式桥架:重点关注 “底板冲孔与折弯的协同”,折弯前需先完成底板的散热孔冲孔(避免折弯后孔位偏移),折弯时保护孔边无变形。
桥架折弯工艺是影响桥架结构强度、安装精度和使用寿命的关键环节,需根据材质特性制定差异化工艺参数,严格控制折弯半径、回弹补偿和表面质量。实际生产中,需结合国标(如 JB/T 10216、GB/T 30029)和工程需求,通过数控设备实现高精度折弯,同时做好后续校正与检验,确保桥架满足承载、防腐和安全合规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