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浏览济南畅通实业有限公司官网网站
电缆桥架定制电话
产品采购电话
131-6531-0198

桥架折弯工艺有哪些常见的质量问题?

   作者:创始人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15 11:35:09   浏览次数:1

返回:新闻中心
在桥架折弯工艺中,质量问题多源于参数设计偏差、设备状态异常、材料特性把控不足或操作不规范,直接影响桥架的结构精度、外观质量和使用安全性。以下是最常见的 8 类质量问题,按 “表现形式 - 核心原因 - 典型场景” 展开分析:

一、尺寸精度类问题:影响组装与适配性

1. 折弯角度偏差(最高频问题)

  • 表现形式:折弯后实际角度与设计值不符(如要求 90°,实际为 87° 或 93°),导致侧板与底板不垂直、盖板与槽体无法贴合,组装时出现缝隙或强行拼接变形。
  • 核心原因
    • 金属弹性回弹未补偿(钢材回弹 1-3°、铝材回弹 2-5°,未调整模具角度);
    • 折弯机压力不足或不均(单侧压力小,角度偏大);
    • 定位挡块偏移(每次折弯基准不一致,角度累积偏差)。
  • 典型场景:铝合金桥架折弯时,因未根据铝材塑性调整回弹补偿,导致 U 型槽侧板倾斜,与盖板组装后缝隙超 1mm(国标要求≤0.5mm)。

2. 展开尺寸超差

  • 表现形式:折弯后桥架的槽宽、槽高、长度等关键尺寸超出国标允许范围(如设计槽宽 100mm,实际为 98mm 或 103mm),无法与其他部件(如弯头、三通)匹配。
  • 核心原因
    • 展开尺寸计算错误(未按 “展开尺寸 = 外形尺寸 - 2× 板厚 × 折弯系数” 公式,或折弯系数选错,如钢材用了铝材的系数);
    • 下料尺寸偏差(剪板机裁切时定位不准,平板料宽度 / 长度超差);
    • 折弯时板材滑动(夹具夹紧力不足,板材移位导致尺寸缩小)。
  • 典型场景:钢制梯式桥架横档折弯,因展开尺寸少算 2mm 板厚补偿,导致横档长度过短,无法插入侧板孔径,需重新裁切返工。

二、外观缺陷类问题:影响防腐与安全性

3. 折弯处开裂(致命缺陷)

  • 表现形式:折弯部位出现裂纹(轻则表面微裂,重则贯穿板材),钢材可能伴随 “冷脆开裂”,玻璃钢直接断裂,铝材出现 “晶间开裂”。
  • 核心原因
    • 折弯半径过小(钢材<1.5 倍板厚、玻璃钢<3 倍板厚,应力集中导致开裂);
    • 材料韧性不足(如冷轧钢板未退火、玻璃钢固化不完全,脆性增大);
    • 厚板一次性折弯(如 3mm 钢板未分多道次折弯,瞬间应力超过材料屈服强度)。
  • 典型场景:玻璃钢桥架折弯时,为追求效率用直角模具(无圆弧过渡),折弯后侧板与底板连接处直接断裂,无法承载电缆重量。

4. 表面压伤 / 划痕

  • 表现形式:折弯部位出现凹陷、压痕或划痕,破坏表面涂层(如镀锌层、喷塑层),暴露基材易生锈,同时影响外观美观度。
  • 核心原因
    • 模具表面不清洁(残留铁屑、油污,折弯时压入板材表面);
    • 夹具材质过硬(未垫橡胶 / 硅胶垫,金属夹具直接挤压铝材 / 镀锌板);
    • 板材表面预处理不到位(带油污、氧化皮的板材直接折弯,压伤后油污嵌入)。
  • 典型场景:镀锌钢制桥架折弯时,模具上残留前次加工的铁屑,导致侧板表面出现长约 50mm 的划痕,镀锌层破损,后续需补涂锌粉漆修复。

5. 折弯处褶皱 / 起皱

  • 表现形式:折弯内侧(或外侧)出现波浪形褶皱,多发生在薄板(≤1.2mm)或大角度折弯(如 135°)时,影响结构平整度。
  • 核心原因
    • 折弯速度过快(板材局部变形不均匀,内侧材料堆积起皱);
    • 板材厚度不均(局部过薄,折弯时应力集中导致褶皱);
    • 模具间隙过大(折弯机上模与下模间隙超过板厚 1.2 倍,板材在间隙中晃动)。
  • 典型场景:1.0mm 厚的铝合金桥架折弯 135° 时,因折弯速度调至 10mm/s(标准应≤5mm/s),导致侧板折弯处出现明显褶皱,无法与其他桥架对接平整。

三、结构变形类问题:影响承载与稳定性

6. 回弹变形(隐性隐患)

  • 表现形式:折弯后短时间内(数小时至 1 天),桥架出现 “二次变形”(如 90° 角回弹至 92°,槽体轻微张开),虽外观不明显,但组装后易导致接口松动,长期承载后变形加剧。
  • 核心原因
    • 未进行保压处理(折弯后未保持压力 2-5 秒,材料弹性未充分释放);
    • 材料内应力未消除(如冷轧钢板未做去应力退火,折弯后内应力释放导致回弹);
    • 回弹补偿值计算错误(按经验值补偿,未根据实际材料批次调整)。
  • 典型场景:钢制槽式桥架折弯后直接堆放,未保压,次日发现槽宽从 100mm 增至 102mm,与盖板组装时出现 2mm 缝隙,需重新校正。

7. 侧弯(整体变形)

  • 表现形式:折弯后的桥架沿长度方向出现 “弯曲偏移”(如 2m 长的桥架,两端高度差超 3mm),安装时无法与支架对齐,需强行固定导致局部应力集中。
  • 核心原因
    • 折弯机左右油缸压力不均(单侧压力大,板材向另一侧偏移);
    • 板材裁切时对角线超差(平板料本身不对称,折弯后整体侧弯);
    • 定位基准线偏移(折弯时板材中心线与模具中心线不重合)。
  • 典型场景:3m 长的玻璃钢桥架折弯时,因折弯机左侧压力比右侧高 10%,导致桥架沿长度方向侧弯,安装时与支架的间隙最大处达 5mm,需用垫片调整。

四、功能适配类问题:影响安装与使用

8. 接口匹配不良

  • 表现形式:折弯后的桥架(如槽体、盖板)与连接件(如弯头、法兰)对接时,孔径错位、边缘不平整,导致螺栓无法穿入,或安装后密封性差(进水、进灰)。
  • 核心原因
    • 折弯后未校正(如侧板孔位因折弯偏移,与连接件孔径错位);
    • 边缘毛刺未去除(折弯后锐边未修磨,与连接件贴合时出现缝隙);
    • 批次间工艺参数不一致(不同批次的桥架折弯角度有差异,无法互换组装)。
  • 典型场景:某项目中,两批次钢制桥架因折弯角度分别为 89° 和 91°,导致不同批次的槽体与同一弯头对接时,一侧缝隙 0.3mm,另一侧缝隙 1.2mm,需现场打磨调整。

总结:质量问题的核心诱因与预防关键

所有折弯质量问题的根源,本质是 **“工艺参数与材料特性不匹配”“设备状态未校准”“操作流程不规范”**。预防需紧扣 3 点:
  1. 前期校准:折弯前确认材料批次(如钢材屈服强度、铝材塑性),校准模具角度(按回弹值补偿)、折弯机压力与定位挡块;
  2. 过程控制:厚板分多道次折弯、玻璃钢预热折弯、铝材低速折弯,同时清洁模具与板材表面;
  3. 事后检验:折弯后 100% 检查角度(用角尺)、尺寸(用卡尺)、外观(目视 + 手触),抽样做静载测试(验证结构稳定性)。
只有从 “参数设计 - 设备调试 - 操作执行 - 检验验收” 全流程把控,才能最大程度减少折弯质量问题,确保桥架符合国标(如 JB/T 10216)与工程使用要求。